-
四川农业大学朱军/李平课题组揭示基于水稻Waxy基因敲除的糯稻品质育种规律
该研究为定向选育具有特定理化特性的糯性水稻品种提供了一个新的育种思路
2023-02-02
-
李双成/李平教授团队在水稻细胞死亡和免疫调节方面取得新进展
四川农大水稻所生物技术团队水稻自发细胞死亡及免疫激活对于揭示抗病机制及分子抗病育种有重要价值。
2023-02-02
-
四川农大水稻所在有色稻米生理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全面解析了黑米、红米和白米之间多酚和类黄酮成分差异。
2022-08-07
-
艾诺米之“米小森”橡木清酒获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清酒类金奖
米小森获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2022年度金奖
2022-07-26
-
“请总书记放心!让中国碗装中国粮,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本文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官网:https://news.sicau.edu.cn/info/1135/68301
2022-06-11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考察我校水稻所核心示范基地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眉山核心示范区(眉山市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
2022-06-09
-
非生物胁迫与环境适应性育种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盐碱以及极端温度等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要应对和适应的不利环境因素. 随着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大量参与非生物胁迫适应性应答的主效基因及优良单倍体型被发现和揭示, 它们发挥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一步被阐明. 在此基础上, 由它们所组成的适应非生物胁迫环境的多层级复杂分子网络也逐渐清晰. 目前, 我国在多个重要农作物响应干旱、盐碱和温度胁迫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本文拟就此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剖析此领域的发展趋势、面临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并就中长期发展布局做前瞻性建议, 以推动我国从非生物胁迫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到环境适应性为导向的智能育种的国际领先地位的转变, 切实保障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稳产.
2022-01-04
-
植物氮磷钾养分高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 植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取营养: 第一种是植物根系直接从土壤吸收营养, 称为直接营养吸收途径. 植物感知土壤中的氮、磷、钾浓度后, 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或转运体, 从而介导营养元素的吸收; 第二种是植物通过与微生物共生从环境中获取营养, 称为间接营养吸收途径, 其中根瘤共生和丛枝菌根共生是植物从环境高效获得营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年在植物氮磷钾信号感知、吸收和转运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剖析了相关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对未来15年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为培育养分高效利用作物新品种、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2022-01-04